天才一秒记住【无名小说】地址:wmxs1.com
《雅舍小品》
梁实秋
梁实秋(1903~1987),中国作家,文艺理论批评家,翻译家。原名治华,笔名秋郎。浙江杭县(今余杭)人。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。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,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。1923年留学美国。1926年回国,先后在东南大学、暨南大学任教。1928年与叶公超、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。先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。他反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,认为文学没有阶级性,宣传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。后到青岛大学、北京大学等校任教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只身南下到四川,在重庆《中央日报》编辑副刊。1949年到台湾,曾在编译馆、台湾大学、师范大学任职。论著有《浪漫的与古典的》、《文学的纪律》、《文艺批评论》、《偏见集》、《文学因缘》,散文《雅舍小品》、《槐园梦忆》,编著有《英国文学史》、《英国文学选》,译有莎士比亚剧本20种、詹姆斯·巴利的《彼得·潘》、E.勃朗特的《呼啸山庄》,还曾主编《远东英汉大字典》。
梁实秋一生著译颇丰,其中散文、杂文集有《骂人的艺术》、《雅舍小品》、《秋室杂文》、《看云集》等;文艺理论批评著作有《偏见集》、《文学因缘》、《文学的纪律》、《浪漫的与古典的》等。
1940年,梁实秋以笔名“子佳”在《星期评论》和《世纪评论》撰写专栏小品——《雅舍小品》,后于1947年出版成册,共计散文34篇,仍以《雅舍小品》命名。
在《雅舍小品》散文集里,作者从日常生活事件中撷取题材,从人生男女到琴棋书画,从旅行游览到体育运动,从地上走兽到天上飞禽,无论题材如何,都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,而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文章中对散文语言的运用,有梁实秋独创的特色。他能将文言文的简练典雅,融入到白话文的亲切流畅中去,使一般有中等教育水平的读者,都可以读懂。正由于这一点,而使该散文集刚一面世,便轰动当时的文坛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中国现代名著导读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无名小说wmxs1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