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www.wmxs1.com

于泓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无名小说wmxs1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改革先锋名满天下

范仲淹和韩琦防御西夏的成功,使他们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骤增,朝廷也予以嘉奖,仁宗于庆历三年(1043)四月将他们两人提升为枢密副使,同年八月,仁宗又下诏,拜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,升为副宰相。

范仲淹奉调回朝后,面临着一场比抗御西夏更为艰巨的斗争。

北宋政治,弊端丛生,尤其是“冗官、冗兵、冗费”问题极为严重。宋太祖开国时,设官分职本有固定的数目,但以后随着征召官吏、恩荫官职、祠禄官员的日益泛滥,北宋的官吏队伍急速膨胀。仁宗天圣二年(1024),录取诸科进士竞达1067人。而且录取以后,就直接任官,两三年功夫,经科举新录用的官员竟增加一倍以上。而恩荫得官的,那就更多了。宋代官吏不仅多,而且素质极差,办事能力很低,但官员们的待遇却特别优厚,所谓宋朝优待文官,说的就是这些官员,除正俸之外,还供给一定数量的春冬衣料,还有职钱等名目繁多的补助,国家开支不断增加,再加上皇室大兴土木,任意挥霍,政府财政日益入不敷出。而这种负担又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,因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,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发生,内忧外患连年爆发,国家面临重重危机。

范仲淹针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和腐朽的官僚政治,力陈改革时弊。

在危机面前,仁宗也感到形势严峻,想摆脱困境,免掉了保守无能的宰相吕夷简和执政王举等人。重用范仲淹,并把韩琦、富弼、欧阳修等人也安排在要职上。主张革新的人在朝廷中占了优势。庆历三年(1043)九月,范仲淹向仁宗上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,提出十项革新主张:

(一)严明官吏升降制度。朝廷中不是大功德的人不能升迁。在京任职的百官,不是靠选举获现职的,必须任期满五年,才可磨勘升迁。这几乎就是考官员政绩的一种法规。

(二)抑制侥幸。严格限制官僚子弟恩荫特权。恩荫制度使贵族、大官僚每年都要奏荐子弟做官,因而官员滥进的现象十分严重。范仲淹提出,限制恩荫特权,今后两府及两省的官员,遇郊祭大礼奏一子充京官,大臣不能推荐自己的子弟担任馆阁职务,这样任子制度才不致于冗滥。

(三)严密贡举制度。进士参加各种考试都取消在试卷上把姓名糊贴掉的办法,参考平时品行确无缺陷的人,才可把名字上报朝廷。进士先考策论,后试诗赋,各科要录取兼通经书义理的人。赐策以上的高等人,都由皇帝的诏书作出裁决而后宣布。其余优等的,可免吏部铨选而直接注册授官,次一等的,由本科发给凭证,而等候吏部铨选。这样进士的考试方法,就会遵循其名去要求其实了。

(四)选择地方长官。推选地方长官,现任刺史、县令,“不问贤愚,不较能否”一概充任,因而素质低劣,多为蠢民害物之辈。降诏,委托中书省枢密院首先选拔转运使、提点刑狱、知州,其次再委请两制、三司、御史台、开封府官、各路监司举荐知州、能判;知州、通判举荐知县、县令。限制各官推举人数,在举主多的人中,让中书省先选官任用。

(五)均公田。解决职田分配不均问题。职田是官吏在职外补贴的官田,范仲淹反对废除职田,主张“外官职田有不均者均之,有未给者给之”。使官吏有足够的衣食养活自己,然后才可以要求他们廉洁守节,而犯法的就可以处死和罢官了。

(六)注重农桑。重视农业生产。由于国家不务农桑,因而“粟帛常贵”、“府库日虚”。范仲淹请求降诏诸路,令所属各州令所属各州军官民向政府陈报有关“农桑可兴之利,可去之害”和应整治的堤堰、陂塘、河渠等水利工程。凡属可行的,由州县官员计足工料兴建,这样坚持下去,数年之间,即可农利大兴。

(七)整修武备,加强京师防卫力量。由于京师卫兵多远戍西北,因而京城空虚。范仲淹建议在京师附近招募强壮男丁五万人充作京畿卫士,用来辅助正规军。所募壮丁,每年三季务农,一季教战,既可节省军费,又可增加防卫。

(八)推广朝廷恩泽与信义。皇帝大赦令中的恩惠应有所施行,主管部门有延迟或违反赦令的,要依法重处,另外派出使者到各地去巡视施行的恩泽是否施行得恰当。这样各地就没有废弃滞搁皇上恩泽的人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其他类型相关阅读More+

神农道君

神威校尉

带枪出巡

欲晓

怎敌她软玉温香

鱼山醉

山海提灯

跃千愁

绝境黑夜

滚开

文豪1978

坐望敬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