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超级机密”的价值
1.英国遭纳粹空军轰炸
1940年11月14日,晚上7时05分时,英国考文垂市的上空突然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。5分钟后,德国“海因克尔”飞机在月光皎洁的城市上空拉开了死亡的黑幕,飞蝗般的炸弹铺天盖地地落入楼区、房屋,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。
德国在考文垂市进行了长达10个小时的轰炸。城市被一片火海淹没。巨大的爆炸声震动得该市地动山摇,城市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。
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报告,满脸愤怒,却一声不响。他在心里说,这个仇一定会报的。人们不会想到,丘吉尔事先已经知道了这次德国准备空袭考文垂市的计划,但他却没有采取任何的防御和转移措施。事后当人们得知这一真相时无不目瞪口呆,丘吉尔为何这样做?他究竟是怎样想的呢?
原来,在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,德国的实力一直令邻国担忧不已,邻国也都在为能搞到德国的情报而绞尽脑汁。如果作出一点牺牲能获取其军事机密,那么是在所不惜的。考文垂就是这种现状下的牺牲品。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:
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,纳粹头子希特勒就向全国宣布,要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帝国。这对于他的邻国来说就意味着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。而一旦战争爆发,对方的实力如何?有多少坦克?多少飞机?多少潜艇?它的石油和钢铁的生产能力怎样?……这些都是英国人急于想得到的情报。
不列颠之战中,英国被炸死炸伤居民约8.6万余人,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,许多城市被摧毁。而作为一个大国,机密一旦为人所窃而泄露出去,它的结局必将是处处被动挨打,接受失败的结果了。希特勒非常懂得严守秘密的重要性。德国政府早在1934年就开始了更换密码系统的工作。在极其保密的条件下,德国研制出了一种被称做“哑谜”的密码机。
这种机器具有很多优点,它的价格十分低廉,且结实耐用,操作和保养也十分简便,携带方便。更为神奇的是,对方是否能得到这种机器相对来说是无关紧要的,因为如果不知道编码的程序,这种机器对于缴获者来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。因此,希特勒十分重视“哑谜”,对它的相信达到了迷信的程度。他认为任何国家不可能破译它的密码。正是处于心理上的强烈的依赖和自负心,希特勒毫不犹豫地让德国国防三军部队全部采用了“哑谜”。
“哑谜”问世后,的确给其他国家的情报部门带来了困难。英国人为了破译“哑谜”的密码绞尽了脑汁。他们非常清楚,一旦破译了德国的密码,就能非常方便地了解希特勒的一切决策和军事行动计划,这对于夺取战场上乃至整个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就局部战役来说,有了它就可以争得主动、抢先突击、事先布防等等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